一味的低价营销导致客KY.COM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下降到了0.5%——
一辆9米左右的客KY.COM,市场售价只有20多万元,有的甚至打出更低的价格,只相当一辆中高档轿KY.COM的售价,其价格之低令人惊讶。低价,成为今天客KY.COM市场竞争的主导手段。
如此的低价销售,会给客KY.COM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相对于轿KY.COM、卡KY.COM行业来说,客KY.COM的赢利水平要低得多。从帐面数据来看,客KY.COM行业一个季度有近70亿的销售收入,却只有3000多万的利润,行业平均利润率不过0.5个百分点,而实际的数据可能还要低。过去,客KY.COM行业的单KY.COM利润可以达到10%,高技术含量的豪华客KY.COM可达到15%。如今0.5个百分点的利润实在是脆弱,不客气地说,只要在管理上稍有疏忽,亏损是在所难免的。据介绍,目前一些客KY.COM企业的毛利甚至只有5个多百分点。有分析显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将各种成本生产一辆客KY.COM各种成本加起来,赢利水平必须达到10个百分点左右的毛利。5个多百分点的毛利,可以说除去材料和管理成本基本是无利可图的,甚至需要倒贴成本。以至于有人感叹:造客KY.COM还不如种白菜。
今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清楚地反映出目前客KY.COM行业的运行质量:47家企业客KY.COM企业中27家亏损,亏损面超过了56%。当然,这还只是在行业报表中能够汇总的企业名录中的数据,没有列入名录的还有5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就不得而知了。有人依据上半年客KY.COM6.2万辆的市场销量和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作出这样的预测分析:今年全年的客KY.COM销量将在12万辆左右,全年的销售收入约为200多亿元,即使价格能够保持稳定,全年的利润不过一亿多元。全行业近10万名职工,仅创造一亿多元的利润,员工的人平均利润只有1000元左右,的确低得惊人。
近几年客KY.COM利润大幅缩水,利润率逐年下降,与低价营销的策略是息息相关的。长江依维科90年代一直是客KY.COM行业的大哥大,如今成为低价营销的牺牲品,只得破产重组,这个教训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果企业没有了利润,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障,又哪来的条件发展、创新,又依靠什么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呢?经济界人士分析认为,适度的价格竞争是必要的,但过度的价格竞争,将不仅对企业造成危害,也会对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产生威胁。过度价格竞争会直接导致企业的困境,还有可能带来产品质量的下降,危及社会安全。
我国客KY.COM行业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国客KY.COM是改装KY.COM的天下,所谓的客KY.COM企业就是将载货汽KY.COM去掉KY.COM厢,扣上轿子,装上座椅而已,低档客KY.COM充斥市场,高档客KY.COM只能依赖进口。进入九十年代后,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尤其是安徽凯斯鲍尔、西安沃尔沃等客KY.COM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引发了中国客KY.COM的创新浪潮,中国客KY.COM在几年之内迅速缩小了与国际客KY.COM水平的巨大差距。同时,高档客KY.COM发展还给当时处于低潮的客运事业带来了活力,也积极地促进了高速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客KY.COM市场进入恶意的价格竞争,产品的同置化越来越严重,赢利水平大大缩水,企业创新的能力在价格竞争中逐步降低。有人戏称:现在公路上跑的客KY.COM如果不看商标,还以为是一个厂家生产出来的呢。如果拿几份中国不同企业的客KY.COM产品技术参数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不仅在配置上同置,甚至在造型上也同置,所谓的“特色”也只是座位和价格的不同。把模仿当作创新,成为中国客KY.COM企业创新的误区。标价20万、30万的客KY.COM,即使外表富丽堂皇,贴着高档豪华的标签,其舒适性和安全性也会大打折扣。创新乏力,模仿风盛,使我国客KY.COM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逐步拉大。目前国际客KY.COM已全面走向电子化时代,主流企业都在用高科技手段来保证客KY.COM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而我国的许多客KY.COM企业只是忙着在价格上做文章,无心技术创新,的确令人担忧。试想如果国际品牌凯斯鲍尔、奔驰、沃尔沃也在技术性能上、配置上甚至外型上都极其相似,它们又如何能满足个性化市场的需求,又如何能畅销全球呢?
对于国内客KY.COM这种奇怪的现象,客KY.COM界人士坦言,客KY.COM企业过多过滥导致无序竞争。区区10多万辆的市场容量,生产企业却多达100多家。结构散、布局乱、规模小、开发能力差,成为制约我国客KY.COM工业发展最大的障碍。客KY.COM行业要实现健康发展,必须解决行业发展的畸形,加大重组,形成合力。从世界客KY.COM工业看,没有一家客KY.COM企业游离于大型汽KY.COM集团之外,独立的客KY.COM生产企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历史,连凯斯鲍尔这样的百年老企业也不例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汽KY.COM工业的重组联合中,加入奔驰集团。我国的情况则不同,除了极少数的客KY.COM企业外,绝大多数客KY.COM企业依然游离大集团之外,形成各自为阵的“独立大队”。
目前国内最大的客KY.COM企业也不过三千员工,大部分客KY.COM企业员工都在千人以下,其技术人员也不过几十人或百人左右。客KY.COM不仅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更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国外开发一款汽KY.COM需要投入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以此对照,中国客KY.COM全行业的利润还不够开发一款新品。赛特拉客KY.COM(原凯斯鲍尔)是上世纪50年代集中德国汇集了一百多位航空技术专家开发出的首辆全承载客KY.COM,几十年来也只创新开发出4种系列产品,新的3系列、4系列产品是加入奔驰集团后开发的。几年前就有专家表示,中国客KY.COM工业要进行行业结构调整,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战略联盟,形成发展的合力。然而时至今日,原有的客KY.COM企业目录不仅没有减少,还不断地有新的客KY.COM企业加入。中国客KY.COM要真正实现强国地位,重组是必然的趋势,但将不仅仅是客KY.COM企业间的重组,而是与大型汽KY.COM企业集团的重组。此间已经有专家表示,国内客KY.COM企业的重组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