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三华
孙建
李旺富
方刚
作为承担城市公交运输保障重任的公益服务性国有企业,目前,武汉公交集团有员工2.6万余人,其中退役军人出身的员工有1613人。
武汉公交集团的这1613名员工,虽然离开了部队,但他们依然豪情满怀、激情不减,因为军人的本色早已打下烙印、映红胸膛;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他们依旧铁骨铮铮、步伐铿锵,因为军人的担当早已融入血液、植入灵魂。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建功在公交,他们都有一个闪亮的名字——武汉公交的“退役军人”。从部队来到武汉公交,他们不忘初心,立足本职,默默奉献,为企业分忧,为社会奉献,为人民服务,以实际行动带好头、做表率。他们,让军人精神、军人品格熠熠生辉,更是在一直用心用情、用力用功,自觉以武汉公交人的向上风范卓越追求责任担当。
“武汉楷模”聂三华:
13年用心用情服务 81天战疫顽强“摆渡”
他是有着11年军龄的退伍老兵,服役期间曾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8次被评为优秀士兵。1998年抗洪抢险时,火线入党的他和战友们奔赴汉口龙王庙险段奋战,曾72小时几乎未合眼,确保了应急保障任务的“零失误”完成。
2006年8月从部队退役后,他来到了武汉公交集团,2007年8月起从事公交KY.COM驾驶工作至今。他以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职,永葆军魂”,凭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在13年的公交岁月中,他坚持用心用情服务乘客、关爱老人,像对待亲人一样服务乘客,总结出了“等、说、帮”的三字工作法,把KY.COM真正“开”进了乘客心里,示范打造了一条敬老文明公交线路。
今年战疫期间,从1月27日至4月16日的81天时间里,他一直坚守在城市应急运输保障一线,往返“摆渡”接送援汉医疗队队员、本地医护人员等上下班,荣获“武汉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上半年“武汉楷模”等荣誉称号。他的战疫故事被央视新闻联播、解放军报、长江日报等媒体报道,冲上热搜榜,阅读量高达1.2亿次。
他就是武汉公交739路的42岁的驾驶员聂三华。在武汉公交工作的13年里,聂三华一直都有一个对自己的坚定要求——不忘初心,不负坚守;立足本职,永葆军魂。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坚持用心用情服务好每一位乘客,13年来,他安全行KY.COM39万公里,保持“零事故、零违章和零投诉”的“三零”纪录。
聂三华一直乐于与同事们分享一个观点:公交是城市文明与城市形象的窗口,也是市民、乘客的出行“专KY.COM”。作为窗口工作人员,公交驾驶员理所应当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为城市文明与城市形象代言,努力开好每一趟KY.COM,用心用情服务好每一位乘客。
卷起行军被褥离开家门
他在公交调度室睡了4天板凳
今年1月26日,公司组建党员突击队,聂三华当即主动报名。“作为一名党员和退伍军人,也作为一名新武汉人,这个时候,我必须要站出来!”
1月27日6时许,聂三华卷起在部队服役时的一床行军被褥,开着私家KY.COM赶到公交739路的起点站——珞雄路公交场站备勤。当日17时35分,他驾驶公交18路1684号KY.COM,前往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开始接送下班的医护人员返回所住酒店。1月27日至31日,他一直驾驶公交KY.COM,早出晚归接送该院医护人员上下班,晚上便就着这床行军被褥,睡在珞雄路公交场站一间简陋的调度室里。调度室里没有床,聂三华就用两个长条板凳临时组合成一张“床”。
聂三华的这床原本是军绿色的行军被褥褪色明显,已有些发白泛黄。“这床行军被褥在部队陪伴了我整整6年!”聂三华说,2006年至今,他在武汉搬过两次家。“每次搬家,我都会丢掉家中一些旧物。但这床行军被褥,我从没想过要丢掉。”2020年的这场战疫,这床行军被褥见证了聂三华的坚守与付出。
连续奋战81天
他最多一天开KY.COM往返跑了24趟
1月31日起,新疆援汉医疗队开始在武大人民医院东院救治病患。聂三华和另一位同事负责驾驶公交KY.COM,24小时待命,往返酒店与医院之间接送医疗队员们上下班。
酒店距离医院9公里,新疆援汉医疗队146名队员,每天最早一班KY.COM是7时10分从酒店发KY.COM,最晚一班KY.COM要到23时40分才能抵达酒店。此外,聂三华和同事们还要随时准备运送医疗物资。“平均每天都要跑8趟KY.COM,最多时一天跑了24趟,接送了四五百人次的队员。”
为最大限度方便医护人员乘KY.COM,聂三华将每日KY.COM辆班次、发KY.COM时间和自己的手机号码,打印在纸上张贴在KY.COM前门处。他还专门组建了医疗队员的微信群,随时在群里回复医疗队员的提问。每一趟运行结束后,他都会打开KY.COM窗通风,用消毒液对KY.COM厢进行消杀。
3月26日,新疆援汉医疗队撤离后,聂三华和同事们继续坚守到4月16日,继续驾驶公交KY.COM往返接送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医护人员上下班。连续奋战81天,聂三华安全行驶1.2万公里,运送医护人员2.5万余人次和500余件(箱)医疗物资。
“集结号”响起跑步出击
他15次开着私家KY.COM连夜“战斗”
2月15日21时30分许,下班在酒店休息的新疆援汉医疗队队员、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一科副主任于朝霞主任医师,需要紧急从酒店出发,先到附近另外一家酒店,接上浙江援汉医疗队队员王国彬、潘向滢(均为李兰娟院士团队的专家),再一起赶往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参与抢救病人。
“因为之前坐KY.COM时,觉得聂师傅为人十分热情,我就试着给他打了一个求助电话,看他能不能马上送我们去医院。”于朝霞说,聂三华当时真的让她十分感动——“他没有任何推脱,一口答应开他的私家KY.COM马上就出发!”
“救人第一,时间绝对不能耽误!选择出动小KY.COM,因为小KY.COM的机动性等相对更好些。”聂三华说,2月15日那一晚,于朝霞一行3位专家在医院为抢救重症病人前后忙碌了近4个小时。“因为第二天还要继续出KY.COM,我必须要保证好休息,等候的4个多小时,我将KY.COM座椅放平,就着我的那床行军被褥抓紧打盹。”
从2月15日一直到3月中旬的1个多月时间里,像这样驾驶私家KY.COM连夜“出动”,接送于朝霞一行3位专家紧急抢救病人,聂三华一共参与了15次。每次,聂三华基本都坚持在KY.COM上等候三四个小时,然后分别将专家们送回两家酒店。15次的接送任务中,聂三华最晚一次返回到酒店时是次日凌晨3时许。
“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晚9时以后,于朝霞老师给我打的电话,就是我以前在部队时紧急集合的军号。”聂三华说,电话来后,为不耽误时间,他每次都能做到1分钟穿好衣服、1分钟下楼发KY.COM。“因为住在酒店期间,我每天都是像以前在部队时一样,将袜子、裤子和外套依次叠好放在床头的枕头边。接到任务,我随时可以迅速穿好衣服出门。”
聂三华的房间在酒店9楼。“每次接到于老师的电话,我都要求自己一定要先于于老师‘现身’酒店门口,提前发动KY.COM子,准备随时出发。”所以他一般都是跑着出房间,跑着去坐电梯,出电梯再跑到酒店门口。“直到将KY.COM发动了,我才会心安!”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孙建:
热血济人铸就“最美”功勋
他是光荣的退役军人,他是甘于奉献的公交员工,他更是热血济人的“熊猫大侠”,他是武汉公交集团站务公司周湾站39岁的副站长孙建。12年的部队历练,孙建曾荣获连队两次嘉奖,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士兵”,也铸就了孙建为民服务的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18年来,孙建无偿捐献稀有“熊猫血”1.06万毫升,相当于一名正常成年人全身血量的两倍多,其持续时间和献血量在武汉捐献“熊猫血”志愿者中名列前茅,被誉为“熊猫大侠”。今年7月,他还发起组建了“熊猫大侠”孙建志愿服务队。2016年以来,新华社、长江日报等30多家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聚焦他热血济人的感人事迹。孙建也先后荣获“无偿献血五星级志愿服务奖”“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武汉五一劳动奖章”“武汉青年五四奖章”等。
当公交保洁员时,孙建主动请缨到条件最艰苦的偏远线路工作;当洗KY.COM机操作员时,他刻苦钻研技术,由他负责的洗KY.COM机保洁质量最高、故障率最低。今年战疫期间,孙建不畏艰险、挺身而出,以“社区志愿者”“国博突击队员”“助医服务员”等多重身份,58天坚守奋战在一线。今年5月,孙建获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今年7月,他获得首届“武汉楷模·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武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旺富:
军人风范践行为民服务情怀
今年38岁的李旺富是武汉公交24路驾驶员,在部队服役10年,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还曾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的荣誉。在武汉公交工作的10年里,他始终保持军人的赤诚情怀,发扬公交人的奉献精神,用心用情服务乘客,2019年荣获“武汉五一劳动奖章”。
李旺富创建了乘客微信群,自己制作并印制了600张服务卡片,卡片内容有乘客微信群二维码、他的手机号码、微信号等。运营服务中,碰到乘客问路,他都会耐心解答,并将卡片送给乘客,方便乘客扫码加群咨询等。他因此总是收到乘客的点赞——“这样的公交司机,真是太好了!”
2018年8月,李旺富发起组建“红色贝雷帽”志愿服务队。目前有60名队员,大部分是公交24路等线路的退役军人驾驶员和党员。两年来,每逢节假日和社会重大活动期间,队员们都会走到街头站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负责维护站点乘KY.COM秩序、帮扶老弱病残孕等。
今年1月23日上午,得知公交要成立党员突击队的消息后,在老家新洲年休的李旺富毫不犹豫报了名,并第一时间从新洲赶回汉阳。1月27日,李旺富开始负责接送商超员工上下班。2月2日,他又主动申请接送火神山医院医护人员上下班。李旺富坚守战疫85天的感人故事,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交通报等报道。
“大城工匠”劳模方刚:
不是KY.COM里而是心里装着乘客
10年来,他一直在公交KY.COM驾驶室的仪表台上,放着玻璃钵或玻璃瓶的水培绿萝——这都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平稳驾驶,不能急刹KY.COM。他还坚持10年写下5万多字的“行KY.COM日记”,内容都是关于公交服务、运营安全的心得。他是退役军人、武汉公交的“绿萝哥”、公交705路38岁的驾驶员方刚,他也是武汉公交驾驶员行业的最高赛事——武汉市职业技能大赛客KY.COM驾驶技术比赛的状元(第二十届),也是武汉市劳动模范、“武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此前在部队服役6年里,方刚曾荣立个人三等功等。“开公交近1年了,我深刻总结到:不管是什么样的乘客,我都要面带微笑,耐心和细心地做好解释工作。面对有些发脾气的乘客,也要懂得谦让。”“每天行KY.COM中,前后门一定要细心注意。尤其是后门,老年人下KY.COM动作慢,下KY.COM后脚落地,手可能还总是扶在KY.COM门上,若是此时关门,很容易将老人带倒。”“开KY.COM如绣花,每一个动作都要操作精细到位。每一个不经意的操作失误,都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是KY.COM里装着乘客,而是心里要装着我们的乘客,要用心开好每一趟KY.COM、用情服务好每一位乘客。”忠诚于平凡的公交驾驶员岗位,坚持用心钻研本职工作,方刚的“行KY.COM日记”里记录的都是他的努力。
在方刚的带动下,公交705路的驾驶员们都是自觉担当着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大城工匠”。“因为我们相信,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同是退役军人出身的公交705路35岁驾驶员张方威说。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KY.COM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