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购置税下调相比,国家振兴汽KY.COM产业规划中对“发展自主品牌汽KY.COM、加快成立汽KY.COM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表述并不显眼。但正是这短短的两句话,却隐含了长达十多年的信息。
汽KY.COM业资深人士郭俊峰表示,支持自主品牌以及支持自主创新、新源的战略,是长期产业升级的关键部分,它可以推动中国汽KY.COM产业在未来10年实现革命性的变化,“这是汽KY.COM产业振兴规划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部分。”
“蘑菇”终于长成了树
“当初和外资签约,有两条是写进合同里的。第一是引进技术,第二是要在中国生产。”中国重汽一位负责人说。
把汽KY.COM工业作为国家支柱型产业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发展政策,但由于缺乏零部件与原材料工业的支持,本土汽KY.COM企业发展缓慢。为了尽快获取技术,实现本土汽KY.COM快速发展,于是便有了引进外资的浪潮。
“之所以强调在中国生产,就是要在中国建立起与整KY.COM配套的零部件产业和原材料加工铸造的基础,否则中国汽KY.COM事业只是空中阁楼,不能形成本土的制造与研发能力。”该负责人表示。
在外资进入中国10多年后的2000年,中国本土汽KY.COM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得益于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一批合资企业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奇瑞、吉利与华晨也开始了自主造KY.COM的历程。度过2000年~2003年的起步阶段后,中国自主品牌汽KY.COM阵容壮大,开始在国内汽KY.COM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并开始出口海外,对中国汽KY.COM产业形成更大的影响。2007年,这些曾被形容为“外资耕耘的土壤中长出的蘑菇”自主品牌汽KY.COM市场占有率达到30.2%,超过日系KY.COM成为中国汽KY.COM市场第一大力量。
零部件基地再造
“自主品牌企业的突出问题是抄袭,缺乏自主创新。”业内人士李一表示。由于长期靠抄袭外资汽KY.COM外形进行所谓的“研发”,将采购件拼装到KY.COM体内,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并由此产生了自主创新能力与技术积累欠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自主品牌企业并没有在此一轮的发展中,大面积培育出具备研发实力的系统内供应商,核心零部件如发动机,更多依然是靠日本企业供应。
对于中国本土汽KY.COM零部件公司落后的现状,自主品牌汽KY.COM企业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让自主品牌企业集中在低端KY.COM型领域进行低价竞争,到最后大家都没有实现良好积累。
不过中国重汽一位老员工则认为:“汽KY.COM研发依赖于环境中的工业基础,如果原材料质量、铸造加工件工艺水平跟不上,多好的创新与设计都无法进行试验验证,更别提转化为现实。”
也因为此,郭俊峰提出,国家支持汽KY.COM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汽KY.COM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是对中国汽KY.COM产业进程有着革命性影响的重要规划。
2008年9月5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国家汽KY.COM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印发该通知时已经批准两批汽KY.COM及零部件出口基地,长春、重庆、台州、上海、武汉等8个城市成为拔得头筹的第一批出口基地。其中上海汽KY.COM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于2008年6月建成揭牌。园区入驻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4个,世界汽KY.COM零部件企业排名前10位的有7家。产品不仅配套国内整KY.COM制造企业,还为美国通用、日本丰田、德国奔驰等众多国外品牌厂商配套。这正是商务部和发改委希望看到的。
一个能够窥视国家大力发展汽KY.COM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目的的事件是,2006年,具备良好汽KY.COM产业技术的广州市未能中标。其原因是广州日系品牌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有悖于国家鼓励发展自主品牌的初衷。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KY.COM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