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13日,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欧III排放标准的10升、12升大功率发动机一次开机运转成功,完成这一历史创举的是潍柴设在奥地利的第一个海外产品研发机构。
潍柴的研发中心与世界著名的AVL公司合作,潍柴投资1亿多元,合作前提是潍柴派出100多人的研发队伍,全面直接参与开发和攻关,同时聘用AVL公司知名的内燃机专家。潍柴动力由此成为中国柴油机行业首个进入世界技术前沿的企业,打开了跟踪、掌握国际内燃机最新技术的窗口,使产品研发工作与国际强手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在世界发动机技术的最前沿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需要很大的勇气。每个立志于发展壮大的企业都渴望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但在各方面都暂时处于竞争劣势的中国内燃机企业,如何实现“自主创新”?潍柴动力的老总谭旭光对此有自己的见解,他说,自主品牌不是重起炉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要充分整合利用全球资源。自主研发也不是自己关起门来搞,而是必须要有开放式的思维,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先进技术和研发思路为我所用。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潍柴把研发中心建在了国际内燃机技术的最前沿,把企业技术进步的触角伸入了欧洲市场。在潍柴欧洲研发中心,潍柴的研究人员学到的不仅是先进技术,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欧III发动机的研发即以潍柴自己的研发为主,在个别技术问题上借助“外脑”,这种方式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在欧洲,有许多独立的科研机构,他们依靠为大企业“打工”生存,为一个企业或者同时为几个企业做科研项目。正是这些研究机构的存在,使许多大企业不断推出新技术或新产品,并且拥有专利技术。整合世界科技资源,为自己所用,这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潍柴人给在欧洲研发中心诞生的第一款欧III发动机命名为“蓝擎”,蓝色代表环保而且代表高科技。这款我国第一台全新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欧III排放大功率高速发动机的诞生,标志着潍柴在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已经与世界同步,真正掌握了欧III发动机的最核心技术。
潍柴用自己的创新发展事实验证了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通过提高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按照市场的需求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KY.COM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