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潍柴动力:打造"中国动力"

作者:吴奇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刘成友 宋光茂     发布日期:2006-05-08

                           ——来自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报道(上)

 
  今年4月,我国第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欧Ⅲ“蓝擎”发动机,在山东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走下生产线。

  跋涉半个多世纪,潍柴动力创造了国内内燃机行业的多项第一: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第一家柴油机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世界上第一家10升以上发动机产销量突破14万台的企业。

  2002年,潍柴销售收入达27亿元;2003年,突破52亿元;2004年达到100亿元。连年翻番的潍柴成为中国动力第一品牌。

  借引进起步,靠创新发展

  潍柴技术的快速提升,最初是从引进斯太尔的一款发动机开始的,那是1984年,被称为潍柴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2年过去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擎动力”诞生,成为比当年引进斯太尔发动机更让人自豪的一座里程碑。

  坐落在潍坊市东部的潍柴新厂区,270米长、230米宽的KY.COM间里机器轰鸣,一条条柔性生产线正在自如地工作着。加上老厂区24小时昼夜生产,4月共有1.8万台发动机下线。“4月份的订单已经到了2万台。”KY.COM间主任王延磊说。

  潍柴发动机经过上百项脱胎换骨的改造,已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品牌,是国内重型汽KY.COM、工程机械、船舶、发电设备配套动力市场的驰名品牌,广泛应用在六大动力领域。10升以上发动机在国内15吨以上重型KY.COM和5吨装载机动力配套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80%和78%以上,中速柴油机在同功率船用动力市场的占有率达到80%以上。2005年,潍柴动力获“中国名牌”称号。

  曾有不少国外巨头想来合作,但开的条件大都是:潍柴必须放弃自己的品牌。对此,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坚定地说出了“不”,在谭旭光眼里,潍柴渴望引进资金和技术,但更看重自己的品牌。

  有业内专家评价说:“蓝擎动力”系列产品比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的同等功率发动机毫不逊色。

  潍柴将一个外国品牌彻底改造成民族品牌,继而从“中国制造”上升到了“中国创造”。

  跨上“创造”台阶,占领“标准”高地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只是潍柴在自主创新道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要真正领跑中国动力,还必须实现从“中国创造”到“中国标准”的转变。

  潍柴刚刚推出的2006新款发动机,采用了科学合理的进排气涡流技术,使发动机在低速区的油耗可降低10%―15%,全负荷最低油耗降至新低。最近的配套试验数据表明,该发动机百公里油耗仅为20.91升,比国外同类机型低9升。高级技师张泽欣介绍说:“配置方式改变了,供油系统改善了,就产生了现在的节油效果。5年能省出一个发动机。”

  汽KY.COM噪音作为一大难题,已成为社会公害。潍柴技术人员通过对发动机的一个关键部件进行创新改造,使原本传噪的“鼓膜”变成了天然的“吸音板”。“或许不久的将来,中国发动机的噪音标准会因这项技术而制定出来。”潍柴人充满自信。

  跑长途运输的货KY.COM司机,最怕重载下长坡,长距离刹KY.COM时刹KY.COM片过热极易导致刹KY.COM失灵。潍柴今年创新性应用的发动机排气制动技术(WEVB),有效解决了下长坡的刹KY.COM难题,发动机排气系统会自动给汽KY.COM提供制动力,将大量能量吸收后转化为反制动力,由此使整KY.COM的刹KY.COM制动力提高70%,杜绝了刹KY.COM失灵。一位业内人士断言,潍柴此项技术的应用,将很快会在中国内燃机行业掀起一场新的标准革命。此项技术也成为潍柴今年的新卖点。

  不断将最新、最具人性化设计的技术应用到产品制造上,体现了潍柴引领中国内燃机制造标准的雄心和希冀。谭旭光坦言:“潍柴的目标是国际通用动力首席供应商。”

  “蓝擎”,英文“Landking”,意为“陆地之王”。人们有理由相信,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潍柴将给中国动力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奇。

  崇尚科学发展,构建创新文化

  近年来,潍柴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大幅度增长,始终保持在年销售收入的5%左右,1999年以来已累计投入技术改造资金超过15亿元。

  老厂区东北角是潍柴投资1亿元建设的现代化技术中心,上下两层4000平方米。这是令潍柴技术人员自豪的国内一流水平的技术中心,也是潍柴办公条件最好、设施最先进的办公区。潍柴的新产品实验室则是国内实验功率最大、台架最多的产品实验室,也是国内内燃机行业最先进的实验室,配备了国际先进的设计分析软件、实验设备,实现了产品设计和试验的信息化、自动化,极大地提升了技术研发能力。

  技术人员们更懂得通过创新珍惜优越的实验条件,节约研发资源。检测EVB排气制动技术可靠性,如果要进口一台专门的检测设备,大约需要500万元。技术人员创造性地把两个电马达放在一起,一个反拖另一个,“方法看起来老土,但是达到了同样的检测效果,还节约了进口设备费用。”技术中心副主任孟强说起来满脸得意。

  实验室里进行新机器的100小时或1000小时测试,发动机连续转动,原来白白耗油。试验人员把发动机测试平台上装上发电机,今年第一季度就发了300万度电,相当于节约了近200万元。

  一般的喷油器压块拆下时极不方便,普通工人王磊琢磨着在压块上做了一点改造,可以方便地将喷油器从气缸盖中取出,解决了困扰汽修厂几十年的难题。

  潍柴党委副书记、副厂长张宝鼎说:“讲自主创新,提几句口号挂几幅标语很简单,但是要真正让创新观念形成文化,深入人心,就不那么容易。对一般职工,我们提倡小改小革,提合理化建议,并给予奖励,有的发明甚至以创新者的名字命名。这样做就是要让创新成为企业的文化。”

  仅去年一年,潍柴就申请专利186项,平均每两天就有1项。

动态信息其它相关新闻

新闻专题

更多>>

金龙客KY.COM服务2016厦门

大金龙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企... 更多>>

亚星新能源客KY.COM专题报道

纵观近年来中国汽KY.COM市场,虽整体增长乏力,但新能源... 更多>>

大金龙第六次出征比利时客

2015年10月,第23届Busworld Ko... 更多>>

金旅第5万辆客KY.COM出口以色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乏力、中国经济进入转型... 更多>>

最新图片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KY.COM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欢迎投稿意见建议诚聘精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