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成为上市公司一样,校KY.COM也不应该是所有的企业都能造的。”2月15日首届北京校KY.COM展论坛上,洪山区政协委员、湖北灵均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郑青松提出。
记者随后从国内主流校KY.COM生产厂家上海汽KY.COMMAXUS大通、五菱集团、宇通汽KY.COM等企业内部人士处了解到,国家标准委员会(下称“国标委”),已着手制订《校KY.COM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下称《规则》),目前初稿已基本完成,并将进入企业内部征询意见阶段。
这是继《校KY.COM管理条例》、《校KY.COM安全技术条件》等四项国家标准草案之后,针对校KY.COM安全制订的第三个配套法规。记者从上述主流校KY.COM生产企业处了解到,《规则》除了在生产条件上对校KY.COM企业提出相应要求外,还对生产校KY.COM企业的规模有所规定,初稿中的规定是企业前三年的总销量未达到5000辆的客KY.COM企业,将无法进入校KY.COM的角逐。
这意味着,客KY.COM企业不仅要在产品上达到校KY.COM安全技术条件等四项国家标准,还要符合《规则》的规定。“建立校KY.COM准入制度,目的是在确保校KY.COM质量需要的同时,防止所有的客KY.COM企业盲目地、一窝蜂进入这个市场,造成资源浪费。”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三年销售5000辆是准入门槛
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11月份,以周洪宇和郑青松为首的湖北专家组起草了《校KY.COM安全条例》,并在其中提出:校KY.COM生产实行准入制度,由国家指定有资质的汽KY.COM制造企业进行生产。
“能生产校KY.COM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实力,不仅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可靠,还能在运营中承担相应的责任。”郑青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不可能让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来生产校KY.COM。
他们建议应该对企业的生产KY.COM间和流水线、研发能力、生产的一致性、资金实力、技术、品牌、专利、规模等进行认证,各项综合考评合格后,才给予校KY.COM生产资质。
不过,由于湖北专家组并没有一一了解目前国内客KY.COM企业的现状,所以,并没有对客KY.COM企业的具体准入条件提出具体内容。
“校KY.COM准入标准比乘用KY.COM的准入标准还高。” 一位客KY.COM厂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标委已制订了初稿,并仅对厂家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征询意见,对外还处于保密状态。同时,该知情人士透露,“国标委还在初稿中提出前三年的销售规模要达到5000辆。”
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国标委初稿中计划今年就进行校KY.COM生产企业的第一次认证,如果达不到条件,近期将无法取得生产校KY.COM的资格。
“建立一条生产线,至少需要一年半时间试运转,并需投资上亿元。”MAXUS大通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一次通不过,再次认证至少需要一年半载。
仅有20家企业达标?
“生产准入认证是一件好事情。”上海汽KY.COMMAXUS大通相关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MAXUS大通引入流水线时就考虑了体系认证的要求,法规越严,越有优势。
这个准入实际上也参照了发达国家的现状。部分企业的相关人员向记者证实,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生产校KY.COM都需要准入,并且从美国校KY.COM的发展历史上看,每年行业协会都会组织校KY.COM生产企业、政府官员、教育部门的主管负责人一起开会沟通,对校KY.COM企业标准进行更新。
设置准入条件,对大多数正规的校KY.COM生产企业而言,都持赞成意见。不过,五菱汽KY.COM工业集团销售总监欧培告诉记者,根据他们此前按照上牌数量作出的调查,如果以初稿中三年销售5000辆的规模界定,符合的客KY.COM企业并不多。
“我们曾统计了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的上牌数据(不含出口),全国144家客KY.COM企业,一年半上牌数量能达到1000辆以上只有36家企业。”欧培告诉记者,如果这个数据再增加到一年半2500辆,也就是3年5000辆,全国客KY.COM企业中只有20家左右能达到。
“具体还要看怎么界定。”欧培告诉记者,如果从单个企业,不从集团层面统计,数量更少。
虽然五菱集团的合资企业,上汽通用五菱已是全国最大的乘用KY.COM生产企业,但由于五菱集团起步晚,如果不以集团为单位统计,五菱校KY.COM都未能符合3年销售5000辆的门槛;如果以集团母公司和合资子公司累计,就符合条件。此外还有很多新成立的企业,虽然集团实力强,但进入行业较晚,即便拥有最先进的生产线,也不能达到进入门槛。
规模优势VS现实需求
从美国的经验上看,拥有校KY.COM生产资质的企业并不多。“原来美国还有六七家,现在只剩3家了。”周洪宇认为,由于校KY.COM市场本身容量有限,与其校KY.COM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不如提高设置进入门槛,从而形成规模优势。
郑青松也告诉记者他在与美国三大校KY.COM生产企业,蓝鸟校KY.COM高层的谈话中了解到,原产美国的蓝鸟校KY.COM,40多座的,价格仅37万元,而国内差不多尺寸的校KY.COM,一些主流的企业,成本都要超过40万,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校KY.COM企业没有形成规模优势。而解决规模问题,不仅能有效降低校KY.COM采购成本,还能有效防止国外校KY.COM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竞争。
而《规则》虽然尚未确定,已有一些企业看到了商机。“MAXUS大通是合法校KY.COM目录中唯一符合6米以下标准的校KY.COM,并获得专用校KY.COM推介资格。” MAXUS大通相关人员告诉记者。
宇通客KY.COM副总经理王文兵也信心十足地表示,预计未来校KY.COM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万,2012年整个市场的校KY.COM需求量约为4万台,而宇通则希望能够实现5000台的销售目标。
而作为主流校KY.COM生产企业之一,五菱的欧培则认为,制订校KY.COM企业准入原则的同时,要更多考虑中国国情。“现在大量幼儿园校KY.COM的运营,仍以金杯黑KY.COM为主,而国内规模较大的企业,生产的校KY.COM大都是大客KY.COM,如果直接从金杯校KY.COM过渡到大客KY.COM,无论从实际对运载量的需求,还是购买和运营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
所以欧建议,校KY.COM企业准入也要分别对待,一个方式是可以对大、中小客KY.COM,进入校KY.COM领域,分别制定不同的要求,以符合我国发达的东部地区、经济条件中等的中部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对校KY.COM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