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凯换标了,申龙换标了,苏州金龙也换标了。这两年来,客KY.COM行业里换标的企业还真不少。
近日,笔者听闻某客KY.COM企业也打算换KY.COM标,原因就在于觉得原来的不好看,也不容易被人记住。
客KY.COM行业为何掀起换标风?有的企业在图谋海外市场,出口产品要用新标志;有的企业是发展到了新阶段,品牌标识要跟上前行步伐;有的企业则是出于大规模调整战略计划的考虑。
且不论换标效果如何,单从各企业的出发点和战略考虑上,我们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毕竟,从KY.COM标最基本的功能——企业的品牌主张、反映企业的风格和气质而言,大多数客KY.COMKY.COM标的表现并不理想。且不论奔驰、宝马、福特等国外品牌的KY.COM标,就拿国内轿KY.COMKY.COM标来看,客KY.COMKY.COM标的美观度、辨识度的确差不少。
首先是想不起来。提起“一通三龙”,可能还有点印象,排名其后的企业,又能有几家让用户 一说起,马上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KY.COM标的呢?有点特色的还好说,大概有个模糊的影子,如果没有特色,也不能展现企业的气质和风格,通常连影子都没留下。
其次,也难以记住。近日,笔者在某专业网站上看到有一个例子,某客KY.COM企业人士聊天时询问客KY.COM司机:这是哪个企业的KY.COM标?对方答曰不知道。那你知道某某企业吗?知道啊。听说过企业而不认识KY.COM标,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再次,更难以区分。申龙换标之前,它的KY.COM标是三道杠,稍不留神,还以为是两道杠的厦门金旅。还有许多仿国外品牌的KY.COM标,本来就想打擦边球,要的就是区分不了。
究其根源,在于客KY.COM企业重视不够,投入也不够,商标宣传意识太淡薄。许多用户记住了品牌口号、记住了宣传标语,却把最重要的标志忘记了,不得不说是品牌形象的缺失。在进行品牌形象宣传时,KY.COM标应该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有一个鲜明的例子。近日,本报报道了四川一位KY.COM主私自把KY.COM标换成了大金龙的,原因就在于换标后能促进他的经营。据说这样的事例不止一例,KY.COM主之所以要换成大金龙KY.COM标,就是看中了金龙品牌在旅游客运市场的口碑和影响力。即使有的乘客分不清金龙系之间的关系,但却记得金龙那熟悉的logo,这个logo有可能影响到他的乘坐选择。
其实,轿KY.COM换标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国内就有吉利拿出360万元悬赏征集新KY.COM标,国外的企业如福特、欧宝等都多次换标。就拿福特来说,“ford”这4个英文字母的大体形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下来,而是历经了100多年、数次变形后定下来的。欧宝汽KY.COMKY.COM标更是经历了15次的完全推倒重来。
毕竟变则通,通则久。值得注意的是,客KY.COM企业换标的同时,要注意服务和产品品质的配合,如果只是纯粹换标,尤其是声称换标后能带来品质如何升级,而没有辅之以技术、质量、服务的提升,那么,换标这一举动并不会得到用户的认可。别克赛欧就是个例子。2005年,通用把别克赛欧的KY.COM标换成了雪佛兰后,用户却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这源于换标后的KY.COM在性能、配置上没有太大改变,这样的换标,难怪用户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