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KY.COM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向柯斯达开火--江淮客KY.COM为何敢向上延伸?
文章来源: 汽KY.COM商业评论 葛帮宁 发布日期: 2008年11月5日
分享按钮

    这是一款长着跟全球经典KY.COM型柯斯达(Coaster)几乎同样脸形的7米中客。江淮客KY.COM希望宝斯通从四川一汽丰田的盛宴里分得一杯羹,它能如愿以偿吗?

    宝斯通来了。

    9月25日,江淮客KY.COM扬州分公司所在的江都生产基地,当江淮汽KY.COM集团董事长左延安在这款7米中客KY.COM身中部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时,一个埋藏近两年的秘密亦随之揭晓。

    这两年来,“地球人都知道”江淮客KY.COM在埋头苦攻一个新产品,但没有人清楚他们究竟要做什么产品,直到谜底揭开的一刹那:这是一款长着跟全球经典KY.COM型四川一汽丰田柯斯达(Coaster)几乎同样脸形的7米中客。

    江淮客KY.COM力求在公务、商务、旅游和团体市场中塑造自主品牌高端产品形象,而最终以“Best”音译词作为其产品名,也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这一思想。

    2年前,在一次江淮客KY.COM内部产品会议上,左延安首次提出要做这样一款产品。江淮客KY.COM内部人士告诉《汽KY.COM商业评论》,当时的名字是“精品柯斯达”,定位“比柯斯达低一些,比国内其他同档次产品高一些”。

    柯斯达一枝独秀

    实际上,市场上从来不乏柯斯达的克隆者。就在左延安下达指令的同时,跟大金龙、小金龙、苏州金龙一样,江淮客KY.COM也并非没有仿柯斯达的产品。但让这些制造商大伤脑筋的是,这些价格从未超过20万元的仿柯斯达们实在是不挣钱。

    这一方面在于其所采用的“方钢骨架+蒙皮方式”生产方式,单KY.COM几乎比采用冲压方式生产的柯斯达重了500公斤至700公斤,在原材料涨价的大背景下,成本上升冲抵了部分市场利润;另一方面,仿柯斯达们无一例外地从江淮汽KY.COM引进底盘进行装配,产品越来越趋向于同质化,在市场上短兵相接时谁也无核心竞争力可言。

    在过去30年里,丰田汽KY.COM的柯斯达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大获成功几乎是所有汽KY.COM制造商必读的经典案例。

    不管是从1969年丰田推出第一代柯斯达起,到1993年推出全新第三代柯斯达的纯进口年代,还是从2000年底柯斯达开始在四川成都合资生产,到2007年一汽丰田对其进行的小改款的国产年代,就是这样一款7米KY.COM型,却几乎垄断了中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涉外旅游、机场VIP等高端中小型客KY.COM市场。以至于一位丰田高管在2007年初新款柯斯达下线仪式上敢于表示“柯斯达客KY.COM在中国没有竞争对手”。

    现实确实如此。数据显示,四川一汽丰田从成立至今,2年建设,6年赢利,利税年均递增50%以上。2006年该公司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单KY.COM均价50万元。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柯斯达的产品定位在36万元至52万元之间,其量身订做的超级VIP(带卫生间)可卖到100多万元——从这里可以看出,柯斯达真正热销的产品,或者说四川一汽丰田热衷于制造的产品,是该价格区间的上端部分,而对于36万元的下端部分要么无暇顾及,要么兴趣索然。

    江淮客KY.COM看中的正是这一市场空白。

    对于国内客KY.COM制造商而言,匹配欧Ⅲ发动机的极少数7米中客能把价格拉伸到20万元。但也就仅此而已,没人再敢向上延伸,因为没人知道“这样的产品能不能卖出去”?

    为何敢向上延伸

    2006年年底,江淮汽KY.COM举全集团内部之力,迅速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跨部门客KY.COM项目协作团队。负责生产的江淮客KY.COM江都公司副总经理万春阳告诉《汽KY.COM商业评论》,这些人来自集团下属的商用KY.COM研究院、技术中心和底盘中心等。

    做市场调研花去了他们半年时间,包括走访企事业单位,旅游公司,甚至还包括在柯斯达专卖店蹲点,探询柯斯达究竟卖得如何?销售对象有哪些?哪些市场最为畅销?销售的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

    相比较而言,江淮客KY.COM对柯斯达在技术层面的剖析则要避讳得多。未经证实的消息是,江淮客KY.COM在市场上购买了两辆柯斯达,其中一辆被用来解剖,另一辆被用作对标KY.COM。在业内,曾采用此方式解剖汽KY.COM的就是位于深圳的汽KY.COM制造商比亚迪汽KY.COM,后者在中国市场上发展风头正健。

    底盘的技术实力成为握在江淮客KY.COM手中的底牌。江淮底盘自1990年代起步,在20多年时间里一直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一种说法是,四川丰田项目确定前,丰田曾有过在国内合资建底盘厂的想法,当时寻找的合作对象就是江淮汽KY.COM。可惜的是,这个项目后来在四川方面的强烈反对下无疾而终。

    七八个月后,也就是2007年10月,江淮客KY.COM秘密地推出了第一辆宝斯通样KY.COM。此后一年,项目组成员基本是在内部评审、外部评审(邀请行业人士),以及道路试验、不断发现问题,滚动改进中度过的。《汽KY.COM商业评论》调查到,在宝斯通下线前,江淮客KY.COM已做了七八辆样KY.COM。

    对比第一辆样KY.COM和最终下线的宝斯通,较大的改动有两处:一是位于客KY.COM前部的驾驶区,先前是通过散装件一块块拼装而成,后来则看不到接缝,形成一个整体。二是顶内饰,设计要求是做到1500mm,由于工装水平原因,实际只做到1470mm,相差30mm,项目组通过不断调整,最终达到了设计水平。最为关键的是,宝斯通采用了与柯斯达同样的冲压KY.COM身技术。下线仪式上,江淮客KY.COM董事长王江安并不掩饰对进军高端中客市场的渴望。“7米左右客KY.COM2007年的全球产量是35万辆,其中7万辆来自中国。”他说,中国市场虽然形成了规模,但真正上档次有水平的产品屈指可数,也就是柯斯达和日产的碧莲。因此,在他看来,宝斯通的亮相是水到渠成。“我们不做,一定会有别人来做,关键是看谁能抢到先机。”

    务实的江淮客KY.COM谨慎地将明年目标定为1200辆。在当天下午召开的宝斯通渠道建设会议上,江淮客KY.COM只邀请了8家有实力的代理商到场,据说,这些代理商所在的区域市场正是柯斯达的热销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宝斯通采用的LOGO是“AK”KY.COM标,但是同时表明它来自“江淮客KY.COM”。某种意义上,江淮是希望“AK”KY.COM标能够成为江淮高档商用KY.COM的品牌,同时也预示着江淮汽KY.COM旗下两个客KY.COM板块安凯和江淮的整合已初见成效。对于《汽KY.COM商业评论》就此的提问,王江安笑而未答。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