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改装类客KY.COM企业申请客KY.COM底盘生产资格的通知》(简称《通知》),并同时发布了《客KY.COM整KY.COM企业生产条件要求及判定原则》,该《通知》规定,对于符合《原则》的客KY.COM生产企业,即日起可申请客KY.COM底盘生产资格,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KY.COM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予以公布,这预示着一直深处“老大难”境遇的客KY.COM底盘生产资格审批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对于产品的竞争即底盘性能竞争的客KY.COM行业来说,该消息鼓舞了大多数尚未获得底盘生产资格的客KY.COM厂家,有一部分企业已在申请当中。
众所周知,能否获得客KY.COM底盘生产资格一直是多数客KY.COM厂家头疼的问题,这缘于国家之前一直未对客KY.COM底盘生产资质放开,这种态度严重制约了一些一直以外购客KY.COM底盘进行生产的客KY.COM企业的发展。在客KY.COM行业拥有客KY.COM生产、销售绝对优势的“三龙一通”中,目前只有宇通、苏州金龙获得了整KY.COM生产资格,而在行业排名前十位的大中型客KY.COM企业中,国家承认拥有自制底盘生产资格的企业也仅为4家,其余皆是以客KY.COM改装企业形象跻身于行业。
一直被束之高阁的客KY.COM底盘申请资格缘何近日解冻,也许可以从《通知》中的一段话中看出些许端倪。《通知》中写到:为规范客KY.COM生产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客KY.COM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经研究决定,具备规定条件的改装类客KY.COM可以申请获得客KY.COM底盘生产资格。这段摘自《通知》开头的一段论述,为国家对底盘资格申请的适当放开做出了一定解释,这也使一些想要获得客KY.COM底盘生产资格的客KY.COM生产企业离底盘自制不再遥不可及。
《通知》让优势企业获得新的市场契机
对于国家发改委新近下发的底盘资格申请通知,大多数企业人士表示出理解和支持的态度,这也迎合了发改委决定适当放开底盘生产资格的初衷。针对《原则》中明确条文规定申请企业应具有的硬性指标这一做法,中通客KY.COM的张振峰向记者表示,审批资格透明化,从行业的角度来看,鼓励了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宇通集团底盘方面的相关负责人朱赞康认为,《原则》的下发对于有实力的客KY.COM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政府对底盘生产资格的适当放手,将使一些具有实力却之前并没有底盘生产权的企业得到优先考虑,这将大大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原则》的下发将对整个行业的客KY.COM企业标准提出一个新的要求,使行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苏州金龙的吴忠勤也表示,获得底盘生产资格对于客KY.COM厂家产品品质、企业形象都将会是一个新的提升。
对于目前已在申请资格审批的厦门金龙来说,客KY.COM准入资格更具有特殊意义。其技术人员解释到,客KY.COM技术的精华主要集中在底盘上,底盘的动力性、稳定性以及各总成之间的匹配性是决定客KY.COM档次的基础,也直接关系到KY.COM辆的平顺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客KY.COM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重要总成件。如果厦门金龙申请成功,就证明企业具有客KY.COM底盘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的资格,也将结束企业长期依赖购买他人底盘的局面。
有专家指出,对于一直以来认为自制底盘比外购底盘质量要好的客KY.COM行业来说,如能获得底盘生产资格证书也将成为企业产品宣传的新卖点。
《通知》将有助于客KY.COM行业的再次整合
国家发改委从推动客KY.COM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适当放开了客KY.COM底盘生产权,然而适当放开的基调背后,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达到指标,获得生产资格。《原则》中对于申报企业应具有的生产条件要求、设计开发能力、产品符合性和生产一致性都提出了要求。其中,对申报企业应具有的生产能力、规模、条件提出的数字化标准,就拦住了不少希望成为整KY.COM厂家的中小型企业的脚步。《原则》中规定:生产KY.COM长大于6米客KY.COM的企业应满足总资产额不小于8亿元或销量(近三年平均值)不低于5000辆/年;生产9座以上,KY.COM长小于或等于6米客KY.COM的企业应满足销售总额不小于20亿元。从国内客KY.COM行业的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看,除了少数重点企业外,大多数企业都被排除在门槛之外。
目前,大多数未取得整KY.COM生产资格的客KY.COM生产企业仍采取购买底盘厂的产品进行生产,在这种大背景下,通过底盘申请的一些优势企业将获得相当大的政策倾向,而那些由于资金限制无法获得底盘开发资格的中小型客KY.COM生产厂家,将更加受制于底盘生产企业,而且这种压力将越发地明显。朱赞康就表示,大型企业获得底盘生产资格后将逐步摆脱底盘厂对其发展的束缚,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更大的制约。他认为,一旦底盘厂客户资源减少,相应的产品成本就要增加,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很有可能转嫁到中小企业身上。可见,《要求》中的规定,使这部分急于想摆脱企业受制于人现状,而生产和销售条件尚未具备雄厚实力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遇到瓶颈。一家尚未达到《要求》标准但仍参与申报底盘资格的企业内部人员告诉记者,底盘申请资格的适当放开本是让企业惊喜的一件事,企业原想搭上这次资格审批的顺风KY.COM,摆脱企业由于底盘资源的约束,而引起的长期以来对于产品生产、周期、服务、质量的制约,实现企业新的飞跃。然而《要求》中硬型指标的规定,标准的提高,使企业的发展更加步履维艰。
从大的方向来看,行业整合存在着必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改装类客KY.COM企业申请客KY.COM底盘生产资格的通知》,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在支持中小型客KY.COM企业的市场朝优势企业靠拢,这将有助于行业最终的良性发展和优势整合。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确实给一些处于“边缘”的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